还原周瑜

我对周瑜的认识,有一个较长的过程。

庐江是周瑜故里。2011年4月8—10日,安徽省散文家协会“魅力庐江”采风活动专程安排参观了周瑜墓园。年青的女讲解员对周瑜生平的介绍,使我对这位三国大英雄有了更为全面、客观的了解。

过去,从戏剧和传说中,我所听到、看到的周瑜,一直是一个年轻气盛、骄傲自满、心胸狭窄之人。上了中学,大声背诵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时候,周郎的正面形象才在我的脑海里形成。再后来,读了一点有关周瑜的史料。待到对周瑜了解比较全面后,就有些为他叫屈了。

周瑜(公元175—210),字公瑾,东汉末庐江郡舒县人。少时到淮江私塾上过几年学。此间结识商人之子鲁肃。后跟随叔公、当时丹杨太守周尚,平匪有功而扬名。孙坚、孙策父子受袁术指令,讨罚董卓,路过舒县,慕名寻访周异、周瑜父子,孙策、周瑜互为赏识,结为兄弟。孙坚出师顺利,打到洛阳,得玉玺,后受到排挤,返回江东,路遇江表黄祖,因大意而殉难。袁术又令孙策到巢湖剿匪,同时派心腹利用乔家之女(即小乔),施以美人计,诱惑周瑜来寿春训练军士。孙策听取周瑜意见,以玉玺为交换条件,使袁术同意他去平定九江匪患,孙策如鱼得水,借机回到江东发展。不久,袁术同意周瑜协助孙策治庐江,随后二人合力平定江东。功业初成,在柴桑,孙策娶大乔、周瑜纳小乔。袁术在寿春称帝,遭天下攻伐,不久吐血而亡。孙策大度,厚葬袁术,并让其弟孙权迎娶袁术之女为妻。孙策打猎时,被他杀死的吴郡太守许贡门客所暗算、杀害。孙策临终前告诉孙权说“外事不决问周瑜”可见他对周瑜的信任度极高。孙策死后,周瑜辅佐其弟孙权使吴国很快强盛起来。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秋,作为孙权的三军主帅,周瑜联合刘备军队,发动了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创造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典型战例。之后,周瑜在追杀曹军过程中受了箭伤。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周瑜从京口(今镇江)还江陵(今沙市),道于巴丘(今岳阳)病卒,年仅36岁。讣闻东吴,孙权素服举哀,痛器流涕,迎周瑜灵柩于芜湖,命葬周瑜于其故里庐江。

周瑜的人生很短暂,但是事业辉煌,功业卓著,光照千古。历史学家说过,如果周瑜不是死得那么早,或仅推迟五年时间去世,那么统一天下的,可能就是东吴,中国的历史真的要改写了。

据史料记载,周瑜几乎没有缺点。周瑜,就象他的名字一样,那可是一块毫无瑕疵的美玉啊。

周瑜是一个风雅超群的人。他气度非凡,英俊潇洒,是天下闻名的帅哥和少年英雄,人称“周郎”。

周瑜是一个心胸开阔的人。东吴老将程普,早年跟随孙坚有功。他刚见周瑜时,有点不以为然。可是,周瑜并不计较,仍对程普很敬重,并凭借自己的品德、才能,赢得了程普的信任,使之折服。程普感慨地说:“与周公瑾交,如饮醇缪,不觉自醉。”从史料上看,刘备曾评价周瑜“器量广大”,陈寿也说他“性度恢廓”。后人普遍认为周瑜气量狭小,与事实并不相符。

周瑜是一个有胆有识的人。他的身上,总是洋溢着一种锐意进取、自信豪迈的英霸之气。在赤壁之战前夕,曹操亲率百万大军进逼江东,一路势如破竹,如入无人之境。此时,包括张昭在内的东吴大臣们慌作一团,纷纷谏言投降曹操,以求保全自身。只有年青的周瑜,在孤立无援的处境下,坚决反对,并陈词孙权,联刘抗曹,表现出了对强大敌人的蔑视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令人敬佩。最后,终于说服孙权痛下决心,与曹操决一死战。这次的孤注一掷,奇迹般地获得了大胜,从而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周瑜还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三国志·吴书》中记载:“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可以看出,周瑜对音律也十分精通。

历史地看,周瑜的形象,有一个由褒到贬的演化过程。对周瑜的丑化,主要源于《三国演义》一书。《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为了抬高、美化诸葛亮等其他人物,可谓费尽了心机。本来毫无过结的周瑜和诸葛亮,竟成了水火不容的对头。此外,罗贯中还虚构、衍化出许多针锋相对的斗争故事。比如,小说家将周瑜“草船借箭”一事,移花接木式地“安装”到诸葛亮的头上。诸如诸葛亮三气周瑜、赔了夫人又折兵、借东风等演义故事,皆非正史,皆是小说家对周瑜本人的扭曲和贬低。小说家的艺术创作是高明而无可厚非的,但是,对于周瑜来说,就成了一桩“千古奇冤”了!

关于周瑜所葬之地,历来多有争论。现在,一般认为葬于庐江。那个地方,我曾于2006年去拜谒过一次,它位于安徽省庐江县城东,当地政府已拨款重修了周瑜墓园。据当地文物部门工作人员介绍,1978年国家文物保护局授权安徽省文物保护局组成专家组,先后分赴各地对周瑜墓的真伪进行全方位的走访、查证和实地考察,结果表明,无论是作为周瑜封地的岳阳,还是他早年为官的巢湖,还是屯兵操练的南陵和宿松……以上或为衣冠冢,或为纪念冢,只有庐江的周瑜墓才是周瑜“死归故里”的唯一真墓。

周瑜死后,小乔守墓14载,死后葬于庐江县城西门外真武观附近。至于小乔为什么未与周瑜合葬一处,当地的文物专家这样解释说,贤良、知理的小乔是怕影响周瑜墓的整体完美,才于临终前要求家人在其死后葬于离周瑜墓一公里外的地方,这样既不“破坏”周瑜墓,自己又能与夫君“遥遥相视,永久守望”,产生一种距离美,岂不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