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庐江,我的家

庐江,一个江北小城。庐江,我生长的地方。
  小时候常听爷爷说起庐江八景:“冶父晴岚、金牛晚眺、青帘渔火、水濂雨声、绣溪春涨、黄陂夏莲、凤台秋月、白石冬雪。”那时,我无法深入地了解,只是光听,就觉得,庐江美得不得了。
  小时候也听歌手李娜唱:“我家住在黄土高坡……”,也听歌手齐秦唱“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小小的我,也向往,有一天能背着行囊,走出家乡,去感受外面的繁华。
  长大后,我真的离家求学、工作了几年,才知道我对家乡的依念很深很深。每到一个新地方,我都会水土不服,才明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一俗话是真实可信的。庐江是最滋润我的地方。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庐江庐南高级中学做代课教师,庐南中学教师住宿楼紧临合铜公路,且不远处就是合铜黄高速路口,我在闲暇之余喜欢坐在宿舍门前的走廊上看公路上奔驰而过的各式各样的车辆。听车鸣的声音,看车灯的光芒,激起人的千万种思绪,让平静的生活擦出亮点。这些车子来往于庐江和另一个地方,那些车里的人都经历着什么样的故事,我害怕也有如我一样念家的孩子,那他们将带着怎样的惆怅远离庐江,去投奔学业或奔波生活。我在外地时,觉得庐江没有哪儿比不上外地的景象,我认为庐江还没有经过浓妆淡抹的装扮,她的风景名胜、文化底蕴、人文景观、红色传承……都是无与伦比的,有待我们精心细致地宣传介绍她多彩的内容、丰富的内涵。
  小时候,我每天上学放学都经过岗湾那片地方,这不是我家与城关小学之间的必经之路,但我喜欢选择这条道,青石板铺成的小街,很适合一群群、一伙伙嘻嘻哈哈的孩子们在上面蹦着、跳着、闹着。石板路不知经历了多少年风雨的磨砺,承受了多少双鞋子的洗礼,它所有的棱角已圆润,雨天,青石板湿漉漉、光亮亮的。踏在这样的小路上,跟站在布满鹅卵石的小河里,那感受确有几分相像,别有一番情调。让人不由想起不知哪位作家描写的小巷里撑着油纸伞、妖娆如花的姑娘,这条青石路上一定也走过多位这样的美少女吧,走在这样的小街上,确能感受着它悠长的古韵。古板路拐弯处是“庐江饭店”,据说是庐江的老字号。这里的“米饺”远近闻名,是庐江一大特产,外地来庐江的朋友必来一饱口福,本地人更是不会放过这一美食,记忆中“庐江饭店”每天早晨都是人满为患,“米饺”供不应求。奶奶常在我口袋里塞上几角钱,就是为了给我在早晨上学的路上额外加个餐。傍晚放学时,这儿也有看点,每逢好日子都有新人在这款待亲朋。大红色的嫁衣称得新娘格外美丽,我盯着看,都不解眼馋。如今,我不再是,对新嫁娘充满好奇的懵懂小屁孩了,也已披着洁白的婚纱嫁为人妇,在大酒店里接受亲朋的祝福。 “庐江饭店”早已不是新人首选的迎宾佳地了,现在,庐江的高档豪华酒店有数十家,中档洒店更是不计其数。20多年过去了,新的皖中大市场坐落在以前的青石小街那,平坦的水泥路四通八达,各式各样的小吃应有尽有,一次,我跟朋友坐在“澳克士”二楼啃汉堡,透过玻璃窗往外看,华灯初上,很是热闹,各类小摊一个连一个,摊主忙忙碌碌,生意兴隆,朋友夸庐江的小吃街有特色,是现代生活的一门艺术品。
  是啊,不觉这庐江已换了容颜,一些风俗习惯也有了变化。
  只是,不管什么时候,庐江都是美的,旧时的庐江有她清纯质朴的美,现在的庐江有她突飞猛进的美,未来的庐江有她不可言喻的美。我在家乡的港湾里慢慢长大,慢慢成熟,慢慢老去……感悟一生的真谛,感受身边的变幻……